|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北京: 黃浦江封:“兩會”無新聞 北京正在自我放棄(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江楓




資料照:安保人員走過北京人大會堂前。


中國政協年度會議4日在北京的人民大會堂開幕。人大會議5日開幕。中國全國人大會議新聞發言人4日宣布,今年的人大閉幕後不舉行總理記者會。這令中國政府的透明度再次遭到質疑。

相關:https://t.co/KgiyhdvkUI pic.twitter.com/So5HxP2KXk — 美國之音中文網 (@VOAChinese) March 4, 2024

2024的中國兩會”,一個原本注定沒有懸念的會議,卻在3月4日周一上午就爆出了一個大新聞,按慣例會後將進行的總理與媒體的見面會被取消,而且可能永久性取消。

也就是說,從中國1980年代改革開放、每年“兩會”所標志的中國政治生活“正常化”以來、從1988年時任李鵬總理開始、在1990年代日益活躍的總理記者會這樣一個傳統,到今年被廢止了,北京的政治生活正在自我放棄。

鍍金時代


中國兩會”的總理記者會安排,作為一個持續三十余年的政治慣例,始於1988年,那一年迎來了中國1980年代改革開放的小高潮,一方面嘗試“價格闖關”、破除“雙軌制”,另一方面受蘇聯戈爾巴喬夫“新思維”改革的影響。“兩會”結束時安排總理與國內外媒體的見面便是這樣一個背景下的產物。

當然,如此微小的“公開性”改革舉措並不能滿足知識分子領導的青年一代的政治期望,也不能幫助改革派領袖趙紫陽克服黨內保守勢力的杯葛,最終導致1989年爆發大規模的學生民主抗議運動,這或許是總理記者會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公開性形式所不能承受之重吧。

不過,在1990年代乃至21世紀的前十年,特別是從1993年開始,“兩會”的總理記者會就成為兩會慣例,作為每年“兩會”中最具新聞性和互動性的議程,也因此成為中國改開時代政治生活的重要一幕。


在江、胡主政的二十年裡,從李鵬到朱镕基再到溫家寶的幾位總理,先後利用這一平台做了非正式但是面向公眾的施政講話,既展現了這些中共二號人物對經濟和總體局勢的領導能力,又體現了中共的集體領導制度和人民代表大會民主的漸進發展,對市場經濟改革和開放、對爭取國內人民的支持和國際社會的理解都發揮了歷史性的促進作用。這是很難否認的一段鍍金時代。

政治黑洞

然而,在習李共治的十年,“兩會”記者會幾乎成為李克強的十年總理任期裡幾乎唯一的公開舞台,盡管無力根本改變大局,例如“動態清零”政策的極端激進,很大程度上也牽制了中國政治的惡化,尤其在他參加的上一屆人大第三次會議的總理記者會上主動提出中國存在六億低收入人口,並一再表達了對堅持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的信心。

無疑的,這些政治聲明是公眾和國際社會能夠聽到的、北京政界內部傳達出來的對中共領導人十年路線的最嚴厲批評和否定。或許正因此注定了李克強卸任後的命運,也決定了這一帶著1980年代“公開性”色彩的鄧小平時代有限政治體制改革遺產的清零。

因為,盡管每年一度的總理記者會越來越被刻意安排、越來越徒具形式,提問者和問題都被事先關照,北京政界似乎越來越難以克服對國際媒體的恐懼,對記者會這種基本的公開政治交流形式越來越抗拒。這種抗拒和恐懼的心理主導了過去十年北京的政治和外交氣氛的變化,包括2024年“兩會”召開前後的莫名緊張,甚至比三年“動態清零”時期的“嚴防死守”的自我隔離還要變本加厲。北京政治正在進入一個黑洞,遠比黑箱政治還要封閉,其間充滿了暴力。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9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8 秒